同樣的手表配件在瑞士生產的產品就跟我們不一樣 。同樣的機器螺帽在德國使用效果就跟我們不一樣。那么,這是為什么呢?
我國某家企業(yè)引進了德國的生產設備,然而試車產品卻無論如何達不到應有的精度標準,驚詫莫名的德方派來了一位20多歲的技師,當他看到中國技師蹲在設備側旁擰緊設備底部的螺帽時,一下子變得怒不可遏,嚴厲批評違反了設備安裝規(guī)范要求。中方已經60多歲德高望重的老技師臉上有些掛不住了,希望德國技師給演示一下,一身整齊工裝的德國技師二話不說,象士兵般的仰臥在地,將身體平挪到設備底部,頭部位于螺帽位置的下方,用專用扳手將螺帽擰了三圈半,不多也不能少,在德國技師的示意下,中方人員才發(fā)現螺帽與設備底部都有相應的標志。
德國人解釋,只有平臥才能夠保證螺帽與設備底部平行以及用力均勻,而這個三圈半是經過嚴格的安裝測試得出的標準結果,只有此才能保證整個螺絲的不緊也不松,不會因為額外的張力使設備部件產生難以察覺的輕微變形。 類似的安裝問題頻頻出現,譬如,我們的技師安裝一個齒輪,裝不進去時,會掄起錘子敲進去,而德國技師會拿著砂紙、小銼一點一點加工,直到完全吻合為止。
經過德國技師的安裝調試,設備神奇般地恢復了應有的效能,而最終讓我們感到驚異不已的是,這位德國技師并沒有顯赫的學歷,甚至都沒有大學文憑,他只不過是一個普通職業(yè)學校的再為普通不過的畢業(yè)生。他認為這一切是如此的平常,因為他一直都在接受這樣的訓練以及要求。
這讓我想起這樣一首英國童謠:失了一個鐵釘,丟了一只馬掌;丟了一只馬掌,折了一匹戰(zhàn)馬;折了一匹戰(zhàn)馬,損了一位國王;損了一位國王,輸了一場戰(zhàn)爭;輸了一場戰(zhàn)爭,亡了一個帝國。
1485年,英王理查三世就是這樣在波斯沃斯戰(zhàn)役中慘遭俘虜而敗給了里奇蒙德伯爵所帶領的軍隊,從而失掉了整個英國。當理查三世在被俘的那一刻痛苦地喊道“釘,馬蹄釘,我的國家就傾覆在這顆馬蹄釘上”時,我們是否同樣感受到一種別樣的遺憾與沉重?
這種是否有“素”的細微差距,造就的可能就是文明程度上的巨大落差。 同樣的手表配件,在我們的工廠以及在瑞士的工廠組裝出來,走時精確度不可同日而語;同樣的汽車品牌、同樣的轎車零件,中國的汽車廠家組裝出來的整車,和國外廠家的原裝品質量比較相差不止一個層次,成熟的技術在生產中卻得不到成熟的應用。
當我們驚呼高級技術工人短缺已經關乎企業(yè)生命時,我們不能不反思我們自己的高級技術工人何以短缺。由于特殊的經歷,使我得以實地考察研究過國內許多的企業(yè),如果讓我給出一個評價,我感到非常難以啟齒以及恥辱的是,對于許多國人而言,其工作態(tài)度、表現以及既成的事實那便是“糊弄”,這并不是僅靠素質托詞就可以解釋的,探究其深層原因,這實由于我們整個社會的群體性訓練“無”素所致。